青燈黃卷間,羅貫中筆下的烽火總在深夜灼燙我的眼睛。當(dāng)讀到《三國演義》中"火燒連營"一章時,窗外的蟬鳴突然變得震耳欲聾——八月的熱浪裹挾著文字里的硝煙,在我書頁間翻涌成驚心動魄的圖景。
那個盛夏的夷陵戰(zhàn)場,蜀軍素白的營帳像蒲公英般綴滿山野。七十萬將士的鎧甲在烈日下泛著銀光,卻照不亮劉備被仇恨蒙蔽的雙眼。陸遜站在江岸觀星時,或許早已看透:連營三百里的陣勢看似固若金湯,實則是用執(zhí)念編織的干枯草把。當(dāng)東吳的火矢劃破夜空,沖天的烈焰中不僅有焦土的味道,更飄散著理性被情緒焚燒的嘆息。
這讓我想起巷口槐樹下那個悶熱的午后。我和阿明為了爭奪滑梯的使用權(quán),像兩只炸毛的貓崽般互相抓撓。他漲紅著臉扯壞我的畫本,我賭氣踩碎他搭了半天的沙堡。直到夕陽西沉,我們各自攥著半截粉筆頭,在水泥地上畫出歪歪扭扭的"三八線"。暮色中,我看見他低頭擦拭新買的變形金剛,金屬漆面倒映出的不只是晚霞,還有兩個倔強又孤單的影子。
如今每當(dāng)我經(jīng)過社區(qū)公園,總會駐足凝望那片星空。銀河像撒落的銀沙,溫柔覆蓋著曾經(jīng)的"戰(zhàn)場"。諸葛亮在《誡子書》中寫道:"非淡泊無以明志",那些閃爍的星辰多像故事里飄散的灰燼,提醒著少年人:真正珍貴的不是據(jù)理力爭的輸贏,而是共看云卷云舒時,掌心里傳遞的溫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