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夜蟬鳴中翻開課本,"機會"這個詞像螢火蟲般在字里行間閃爍。爺爺常說"好風憑借力",可那時的我總以為機會像中獎券,直到那個改變認知的故事叩響心門。
記得初二那年,我在校圖書館讀到一本泛黃的商戰(zhàn)小說。有個破產(chǎn)商人揣著最后積蓄,拖著兩大箱西裝勇闖非洲。初到時,烈日下的原住民都穿著傳統(tǒng)布袍,對他的商品報以好奇而疏離的目光。這個叫老周的商人沒有退縮,他白天在集市支起簡易試衣間,晚上自學當?shù)卣Z言,發(fā)現(xiàn)酋長們其實渴望在重要場合穿著得體。三個月后,他不僅教會村民打領帶,更在雨季來臨前用棕櫚葉搭建臨時賣場。當?shù)谝坏斡曷湓阼F皮屋頂時,他的賬本已記滿訂單數(shù)字。
這個故事讓我懂得,機會不是天上掉落的椰子,而是埋在沙里的珍珠貝。就像我們班數(shù)學課代表小林,上學期主動報名奧數(shù)班時連公式都記不全。但他每天午休都在辦公室向老師請教錯題,用不同顏色標注解題思路,最終在市競賽中逆襲獲獎??粗驹陬I獎臺上,我忽然明白:原來抓住機會的手,早就藏在日常的堅持里。
此刻望向教室窗外,玉蘭樹正把花苞舉向春日。我們何嘗不是待放的花蕾?晨讀時的每個單詞,實驗課上的每次觀察,運動會前的每次練習,都是在給未來的綻放積蓄力量。當機會來敲門時,愿我們都能像故事里的商人那樣,帶著滿手老繭去開啟那扇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