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光爬上書桌時,我總愛盯著窗外的梧桐樹發(fā)呆。枝頭蹦跳的麻雀總讓我想起去年暑假的午后——那只翅膀受傷的灰雀在紙箱里撲騰三天后,終于歪歪斜斜飛向藍天。它用帶傷的翅膀選擇了自由,而我把裝螞蚱的玻璃瓶擰開一條縫,選擇了另一種溫柔。
上個月整理房間時,我在床底發(fā)現(xiàn)了六歲那年的玩具車。褪色的藍色車身上還留著摔壞的左前燈,就像記憶里那個咬著嘴唇的下午:鄰居小胖攥著新買的變形金剛,眼睛卻直勾勾盯著我手里的遙控車。當(dāng)我們手心相觸交換玩具的瞬間,陽光把兩道影子拉得老長,原來有些選擇會像蒲公英的絨毛,輕輕一吹就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。
班主任常說我們正站在人生的岔路口。上周四的體育課上,我望著單杠猶豫不決:是繼續(xù)在樹蔭下看漫畫,還是加入同學(xué)們的跳馬游戲?手心滲出的汗珠在陽光下閃爍,最終我抓住橫桿騰空躍起時,聽見風(fēng)在耳邊說:"你看,云朵也常選擇變成雨水旅行。"
爺爺?shù)睦蠎驯硖稍诔閷仙钐帲X輪停擺的剎那永遠定格在三點十五分。但每個清晨我仍能聽見廚房傳來瓷碗輕碰的叮當(dāng)聲,那是奶奶在熬紅豆粥。六十年前她放棄學(xué)堂選擇嫁衣時,大概不會想到灶火映紅的皺紋里,同樣藏著讓三代人溫暖的星芒。
選擇就像梧桐樹的年輪,有些圈紋深些,有些淺些。但每道痕跡都在默默告訴我們:當(dāng)你捧起月光時,就別怕指縫間流逝的星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