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六點的鬧鐘第三次響起時,我猛然從被窩里彈起來。窗外的梧桐葉在晨光中舒展,突然想起老師說過,每片新葉舒展的瞬間都藏著時光流逝的聲音。我們總說人生百年,可掰著手指算算,除去吃飯睡覺,真正能握在手里的光陰就像沙漏里的細沙,稍不留神就從指縫溜走了。
古人在沒有電子鐘表的年代反而更懂珍惜時光。歐陽修趕考時在馬背上構(gòu)思文章,給病人看診時在藥柜旁記錄脈案,睡前還要借著油燈整理書稿。他總說"三余"最珍貴——等馬兒吃草的間隙,給病人把脈的片刻,油燈將熄未熄的須臾。就像我們課間十分鐘能背三個英語單詞,等公交時能在手機備忘錄里整理數(shù)學公式。
現(xiàn)在地鐵里的風景特別有意思。穿校服的女生戴著藍牙耳機跟讀英語,西裝革履的叔叔用平板修改企劃書,連拄拐杖的老奶奶都在用聽書軟件學養(yǎng)生知識。上次看見鄰座的小學生捧著《時間簡史》,書頁間夾著自制的時間規(guī)劃表,上面用熒光筆標著"晨讀30分鐘"、"午休背詩"。
媽媽單位的王叔叔有個神奇的習慣:每天提前半小時到公司,用彩色便簽把工作按輕重緩急貼在電腦邊框。他說這就像給時間裝上了導航儀,重要的事情永遠能準時到達終點站。這讓我想起書包里總備著的單詞本,等校車時記兩個生詞,積攢下來竟把整本中考詞匯都啃完了。
沙漏翻轉(zhuǎn)時細沙流動的姿態(tài)總讓我著迷,那些看似零碎的分秒,經(jīng)過用心串聯(lián)就會變成閃光的珠鏈。當我們學會在時光的長河里打撈珍貴的碎片,生命的畫布自然會鋪展出更絢麗的色彩。此刻書桌上的臺燈正將我的影子投在墻壁上,我悄悄把明日計劃寫在星星形狀的便簽紙上——畢竟,每個嶄新的清晨都是時光老人送來的空白支票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