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家住在飄著稻花香的小村莊,紅磚墻上爬滿了紫藤花。東院住著滿頭銀發(fā)的張奶奶,她眼角彎彎的皺紋里好像藏著好多故事,說話時總帶著棉花糖般的溫柔。
每天放學(xué)時,張奶奶都會在石榴樹下擺好竹凳子。她的圍裙口袋里像變魔術(shù)似的,有時掏出裹著糖霜的山楂球,有時是剛烤好的南瓜餅。我們幾個小饞貓圍著她轉(zhuǎn),她把點心掰成小塊分給我們,總說:"慢慢吃,別噎著。"
張奶奶家有個神奇的木頭書柜,玻璃擦得透亮。每當(dāng)我們寫完作業(yè),她就戴著老花鏡給我們念《神筆馬良》。有次我總寫不好"燕"字,她握著我的手在報紙上畫小燕子,尾巴要翹得高高的才好看。下雨天不能出去玩時,她還教我們用舊掛歷折小青蛙。
去年中秋節(jié),張奶奶教我們做兔子燈。她小心地給竹篾抹漿糊,枯樹枝似的手指卻格外靈巧。當(dāng)月亮升到棗樹梢時,二十盞小橘燈在院子里排成愛心圖案,映得張奶奶的白發(fā)金燦燦的。我們偷偷把最大那盞燈掛在她家窗臺上,燈罩上歪歪扭扭寫著:"奶奶是月亮婆婆"。
現(xiàn)在我經(jīng)過東院時,總要摸摸門框上那道鉛筆畫的刻度線——那是張奶奶給我量身高留下的記號。屋檐下的風(fēng)鈴叮咚響著,就像她常哼的那首童謠:"小竹橋呀搖呀搖,有只小熊要過橋......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