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溪
宋代:梅堯臣
行到東溪看水時,坐臨孤嶼發(fā)船遲。
野鳧眠岸有閑意,老樹著花無丑枝。
短短蒲茸齊似剪,平平沙石凈于篩。
情雖不厭住不得,薄暮歸來車馬疲。
譯文
我來到東溪邊觀賞溪景,面對著水中的孤石遲遲舍不得上船離開。野鴨在岸邊睡著,充滿閑情逸趣;老樹伸展著秀麗的枝干,繁花似錦,惹人喜愛。溪旁短短的蒲草整齊得似乎經(jīng)過修剪,平坦的沙岸,潔白的沙石仿佛多次被粗選細(xì)篩。我雖然迷上了這里但不得不回去,傍晚到家馬兒已累得精疲力衰。
注釋
東溪:即宛溪,在作者家鄉(xiāng)安徽宣城。溪發(fā)源于天目山,至城東北與句溪合,宛、句兩水,合稱“雙溪”。溪中多石,水波翻涌,奇變可玩。
野鳧:野鴨。
蒲茸:初生的菖蒲。
住不得:再不能停留下去了。
薄暮:黃昏。
創(chuàng)作背景:
皇祐五年(1053),梅堯臣居母喪回到家鄉(xiāng)。他徜徉于家鄉(xiāng)秀麗的景色中,寫了不少詩,寄托對山水及人生的情趣。這首詩作于至和二年(1055)鄉(xiāng)居時。